梅子黄时雨,德清县的青石巷泛着湿润的光。我循着酱香推开“肥娟小吃”的木门,灶台上的铁锅正“咕嘟”冒着泡,肥娟握着长柄勺翻炒,螺蛳在酱汁里翻滚,壳上的青苔已褪成暗绿,却透着股子鲜活的江湖气。
一螺一江湖
“酱爆螺蛳要选德清西苕溪的青壳螺,养足三天吐尽泥沙才够干净。”肥娟蹲在木盆前,指尖划过螺蛳壳上的纹路,“这螺啊,和人一样,得经过水洗沙淘,才能露出本真的鲜。”她捏起颗螺蛳,剪去尾尖时特意留了半圈壳,“尾尖剪得齐,嗦起来才带劲。”
青苔里的时光密码
木盆里的螺蛳壳泛着青苔,肥娟却说这是宝贝:“这青苔是西苕溪的印记,洗得太干净反而没了魂。”她用旧牙刷轻轻刷洗,螺蛳壳上的青苔渐渐褪成暗绿,露出底下青黑色的壳,“就像人老去的皱纹,藏着岁月的甜。”
酱料的秘密
铁锅烧热,肥娟倒入菜籽油,撒把姜末蒜片爆香。待油面泛起金花,她舀入三勺自家酿的豆瓣酱,红亮的酱汁在锅里翻涌。“这酱要用本地蚕豆,晒足三个月太阳,辣中带甜才够味。”她边说边倒入螺蛳,翻炒时螺蛳壳与铁锅碰撞出清脆的声响。
火候的仪式感
加黄酒、生抽、白糖,再撒把干辣椒,肥娟盖上锅盖焖足五分钟。“火候要像哄孩子,急不得,燥不得。”她揭开锅盖的瞬间,酱香混着辣气直冲鼻腔,螺蛳壳上的酱汁已熬成琥珀色。最后撒把葱花,锅铲翻动间,每颗螺蛳都裹满浓稠的酱汁。
食客的嗦螺交响曲
穿蓝布衫的老张头端着搪瓷缸来买螺蛳,他说:“肥娟的螺蛳,嗦起来比听戏还过瘾。”外地游客举着手机直播,镜头里螺蛳壳在筷尖打转,弹幕飘过“这嗦法可以申请非遗”。而肥娟只是笑着擦手,眼角皱纹里藏着三十年如一日的坚持:“做菜如做人,得让每颗螺蛳都活得有尊严。”
舌尖上的故乡记忆
暮色渐浓时,我夹起颗螺蛳,轻轻一嗦,鲜辣的汤汁裹着螺肉滑入喉间。肥娟端来碗绿豆汤,汤里浮着几朵干桂花,“这是用运河水熬的,解辣。”窗外梅雨淅沥,而屋内,酱爆螺蛳的香气仍在盘旋。
螺蛳壳里的江南
当最后一口酱汁滑过舌尖,我忽然懂得:所谓地道风味,不过是把三十年的光阴熬成一锅酱爆螺蛳的鲜辣;所谓故乡,不过是舌尖永远记得的那抹江南烟火。德清县的梅雨仍在继续,而肥娟小吃的故事,正随着袅袅炊烟,在每个食客心中烙下温暖的印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