肥娟小吃的红烧风味,推荐福建美食红烧肉肥而不腻

4 人看过
发布时间:

在福建南部的云水县,清晨的薄雾还未完全散去,老街的石板路上已传来零星的脚步声。肥娟小吃店就坐落在老街中段,木质的招牌被岁月打磨得发亮,“肥娟小吃”四个字在晨光中透着温暖。店内,大铁锅里的红烧肉正咕嘟咕嘟地炖着,浓郁的肉香混着糖色与香料的芬芳,弥漫在每一寸空气里,引得早起赶集的乡亲们纷纷驻足。

57.png

选材:红烧肉的灵魂起点

肥娟做红烧肉,选材极为讲究。她每天清晨都会去县里的农贸市场,挑选当地农户散养的黑猪五花肉。“这种猪吃的是五谷杂粮,肉质紧实,肥瘦相间,做出来的红烧肉才香。”肥娟一边挑选,一边和肉贩唠着家常。她只选三层五花,肥的部分晶莹剔透,瘦的部分纹理清晰,这样的肉炖出来才能达到肥而不腻、瘦而不柴的完美境界。

58.png

回到店里,肥娟将五花肉切成大小均匀的方块,每一块都带着满满的诚意。她说:“切肉也有学问,大小要一致,这样炖的时候才能受热均匀,味道也更好。”

炒糖色:红烧肉的华丽外衣

炒糖色是肥娟红烧肉的秘诀之一。她将铁锅烧热,倒入少许油,再放入冰糖。随着温度的升高,冰糖逐渐融化,变成金黄色的液体。肥娟手持锅铲,不停地搅拌,眼睛紧紧盯着糖色的变化。当糖色变成深琥珀色,泛起细密的小泡时,她迅速将切好的五花肉倒入锅中。

59.png

“噼里啪啦”的声响中,五花肉在糖色里翻滚着,很快就裹上了一层诱人的金黄色外衣。肥娟笑着说:“炒糖色就像给红烧肉穿上一件漂亮的衣服,不仅好看,还能让肉的味道更醇厚。”

炖煮:时间的魔法馈赠

炒好糖色后,肥娟往锅里加入适量的水,再放入葱、姜、蒜、八角、桂皮等香料,以及酱油、料酒等调味料。大火烧开后,她将火调至最小,盖上锅盖,让红烧肉在锅里慢慢炖煮。

60.png

“炖红烧肉不能急,得用小火慢慢煨,让每一丝肉都吸饱汤汁的味道。”肥娟坐在灶台前,不时地揭开锅盖,用筷子轻轻戳一下肉,看看炖煮的程度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锅里的汤汁越来越浓稠,红烧肉的颜色也变得越来越红亮,散发出令人垂涎欲滴的香气。

食客眼中的“神仙美味”

中午时分,肥娟小吃店迎来了最热闹的时候。食客们围坐在桌前,眼巴巴地等着红烧肉上桌。当一盘热气腾腾、色泽红亮的红烧肉端上桌时,大家的眼睛都亮了起来。

61.png

“这红烧肉看着就香!”退休的老张头夹起一块放进嘴里,闭上眼睛细细品味,“肥的部分入口即化,瘦的部分鲜嫩多汁,一点都不腻,肥娟,你这手艺真是绝了!”旁边的年轻姑娘小李也赞不绝口:“我在外面吃过很多红烧肉,都没有肥娟阿姨做的好吃,这才是真正的福建味道。”

传承:红烧肉里的家与情

肥娟的红烧肉手艺是从小跟着母亲学的。母亲在世时,每逢过年过节,都会做上一大锅红烧肉,一家人围坐在一起,吃得满嘴流油。“那时候,红烧肉就是家的味道。”肥娟回忆起往事,眼中满是温情。

62.png

如今,肥娟将这份手艺传承了下来,不仅让食客们品尝到了美味的红烧肉,也让这份家的味道在云水县流传开来。她还经常教店里的年轻伙计做红烧肉,希望他们能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。

红烧肉里的云水,醇厚中的温情

夕阳西下,肥娟小吃店的灯光亮了起来。锅里的红烧肉还在炖着,香气愈发浓郁。食客们陆续离开,带着满足的笑容。肥娟站在店门口,看着大家离去的背影,心中充满了温暖。

63.png

在云水县这座充满烟火气的小城里,肥娟的红烧肉就像一张名片,吸引着远近的食客。它不仅仅是一道美食,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,承载着云水人的记忆和乡愁。每一口红烧肉,都蕴含着肥娟的用心和热爱,也传递着福建美食的独特魅力——肥而不腻,醇厚留香。

64.png


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