贵州黔北的十二月,晨雾像一匹薄纱,轻轻裹住务川县的老街。青石板路泛着湿润的光,街角的“肥娟小吃”已亮起暖黄的灯。店主肥娟系着蓝布围裙,正将一锅甜酒酿端上灶台——糯米粒颗颗饱满,泛着琥珀色的光泽,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酒香与甜香。这家开了八年的小店,是县城里最早的“早餐根据地”,也是无数人冬日里最温暖的牵挂。
肥娟的“暖心哲学”
肥娟小吃没有豪华的装修,却有一张让街坊熟稔的笑脸。每天清晨五点,肥娟便开始忙碌:熬制红豆粥、蒸红糖发糕、炸酥脆的油条……最受欢迎的当属“甜酒鸡蛋”——现煮的甜酒酿里打入土鸡蛋,撒上枸杞与桂花,盛在粗瓷碗里,热气腾腾。“冬天冷,就想让大伙吃口热乎的。”肥娟边说边将最后一碗甜酒鸡蛋端给排队的老人张伯。张伯是店里的常客,总说:“娟子的甜酒鸡蛋,甜得不腻,暖得人心窝子都化了。”
甜酒酿:黔北的“冬日密码”
甜酒酿,贵州人唤作“醪糟”,是黔北冬日不可或缺的“暖身神器”。肥娟的甜酒酿,用的是自家种的糯米,经三次淘洗、六小时浸泡,再上木甑蒸透。待糯米凉至温热,拌入祖传的酒曲,装入陶缸,用棉被裹得严严实实,静待三天三夜。“发酵是门学问,温度高了酸,低了不甜。”肥娟掀开一缸甜酒酿,糯米已化作晶莹的汁液,舀一勺尝,甜中带酸,酒香醇厚,正是记忆里的味道。
从厨房到街头的“甜蜜传递”
肥娟小吃的甜酒鸡蛋,不仅温暖了县城的早晨,更成了街头巷尾的“流动美食”。每天上午十点,肥娟会推着保温桶,沿街叫卖:“甜酒鸡蛋——热乎的!”建筑工地的工人、送孩子的家长、晨练的老人,纷纷围上来,你一碗我一碗,喝得额头冒汗。“娟姐的甜酒鸡蛋,比暖手宝还管用!”送快递的小李捧着碗,笑得眼睛眯成缝。肥娟则笑着回应:“喝好了,干活才有劲儿!”
年货节上的“甜蜜风暴”
腊月里的务川县,最热闹的莫过于“仡佬族年货节”。舞龙舞狮、打糍粑、唱山歌……而肥娟小吃的摊位前,永远排着最长的队。她将甜酒酿装进小罐,贴上“肥娟手作”的标签,搭配现煮的甜酒鸡蛋,成了年货节的“爆款”。
“给我来五罐!”“我要十碗!”游客们举着手机拍照,直呼:“这甜酒酿,比奶茶还香!”一位从北京来的游客李女士尝了一口,立刻下单二十罐:“要带回去给家人尝尝,这才是真正的贵州味道!”
烟火背后的传承与坚守
肥娟的甜酒酿技艺,是婆婆传下来的“家传绝活”。婆婆在世时,总念叨:“甜酒酿是黔北的根,不能丢。”肥娟记在心里,不仅保留了传统做法,还创新出“桂花甜酒酿”“红枣甜酒酿”等新口味。“年轻人爱尝鲜,但老味道不能变。”肥娟说。如今,她的女儿小雨也学会了做甜酒酿,常在店里帮忙。“妈妈,以后我也要做甜酒酿!”小雨边舀甜酒边说,肥娟笑得眼角的皱纹都深了。
小城冬日,甜暖长存
夜幕降临,肥娟小吃店的灯依然亮着。最后一波客人散去,肥娟开始收拾碗筷。灶台上,一锅甜酒酿正“咕嘟咕嘟”冒着泡,酒香与桂花的甜香交织,弥漫了整个小店。窗外,雪花悄然飘落,而店内,一碗碗甜酒鸡蛋正被端上桌,温暖着每一个归人。黔北的冬天很冷,但有了肥娟的甜酒鸡蛋,便有了最温柔的慰藉。正如肥娟常说的:“美食不是山珍海味,而是让人想起家、想起人的味道。”而这,或许就是务川县最动人的故事。